一是围绕提高工作效能,推行局长领办责任制。凡是县内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外来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项目,各审批事项由县委、县政府指定一名职能部门行政主要领导为领办责任人,负责全程领办,限期办结。二是围绕提高工作质量,推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人员不履行、违法履行法定职责,影响行政效率和行政秩序,贻误工作或损坏企业群众合法利益的行为,进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连带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任。三是围绕增强环境意识,加强对干部群众的教育。重点加强了发展意识、环境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教育。在全县各级干部群众中形成了“人人都是发展环境,处处支持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在不断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同时,该县还切实加大了“硬环境”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全县的路、电、视、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使“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先后完成了承围二级路及围多、围山、御克、姜塞等骨干公路网建设,实施了通乡、通村油路两大工程,打通了沟通内蒙古多伦、克旗的旅游通道,实现了与丰宁、隆化的高等级公路对接。全县油路里程达到1028公里,比2002年新增761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161个村开通油路或水泥路。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了3个3.5万变电站改造,电力增容4万千伏安,实现了户户通电。有线电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宽带用户覆盖面分别达到79.2%、65.5%、95%和3.1%。
梧桐成荫凤自栖。软、硬环境的改善,不仅稳住了县内企业,而且吸引了外来投资,一批围场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也被家乡的宽松和谐发展环境所吸引,纷纷“凤还巢”。他们积极为家乡发展提供项目信息,很多人已回乡投资创业。在外创业10年,而今回乡投资兴业的围场宏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路文彬深有感触地说:“我2005年7月11日正式筹建公司,7月28日整个公司注册、登记、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所有的手续都办完了。这要是在外地没有两三个月是跑不下来的。这也坚定了我干好事业的决心,我把企业建设好,让老百姓受益,就是对县委、县政府最好的回报!”目前,该公司已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成现代化肉鸡屠宰生产线4条,年可加工肉鸡1000万只,并建有冷藏库、种鸡厂、孵化厂、饲料厂各一处,成为承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最大的肉鸡养殖、加工、销售企业。2006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实现利税190万元。
围场镇河东村的李占武前几年因环境问题外出投资,看到县里环境好了后,又回乡创业,组建了围场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福满家超市”。在他的带动下,在石家庄工作的王世宏回乡投资400万元盘活了四合永外贸冷冻厂,组建了承德牧原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在承德工作的王树林投资2000多万元承债盘活了围场百货公司。初步统计,2003年以来,全县已有50多人回乡创业,引进资金近亿元。
与此同时,一批外地投资者也纷纷来围场投资兴业。2003年以来,全县累计引进市外资金17.7亿元,引进投资100万元以上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68个,实际利用外资408万美元,实现出口创汇390万美元。新上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6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累计完成投资28.7亿元。
凝聚发展力量:干群同心兴伟业
党政合力、干群同心。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进程中,该县县委、县政府深知凝人心、聚人力的重要性。为此,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举措,带领52万木兰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和衷共济、众志成城,在全县上下营造起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把全县的力量团结到一起,必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起“一盘棋”思想,最大限度地谋求全局利益和整体效益,在经济大合唱的舞台上扮演有声、有色、有效的角色,共同凝聚成围场发展的核心力量。该县从县情实际出发,整合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力量,成立了工业、农业农村、交通城建旅游三个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四大机关相关领导,加大了对经济工作的统筹谋划和协调督导力度,形成了抓经济、促发展的整体合力。同时,建立健全了领导包建责任制,每位县级领导都要深入到所联系乡镇、重点企业、项目单位、扶贫村、后进村,帮助谋划指导工作,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以每名县级领导坚持联系一个乡镇、包扶一个贫困村、包建一个文明生态村、抓好一个重点项目、联系一个工业企业、培育一个分管工作典型、帮扶一户“农家游”户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制度,均衡摆布力量,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