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200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指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难得的机遇,在营造发展环境、凝聚发展力量、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上下工夫,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缩小差距”主基调,深入实施“农业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民营富县”五大战略,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到2006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5亿元,较2002年增长39%;财政收入达到1.3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2002年增长1.4倍;4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亿元,是上个五年的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元,较2002年增长4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255元,较2002年增长3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7.9亿元,较2002年增长64%。县域经济由“打基础、蓄后势”向“快发展、求突破”坚实迈进。
营造发展环境:栽下梧桐引凤来
围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经济总量小,历史欠账多,发展速度慢。由于贫困,全县各级干部曾一度对环境建设认识不到位,陷入了“越穷卡得越死,卡得越死导致越穷”的僵化思维“泥潭”。为破解这一难题,2003年,该县在对县情重新审视和定位的基础上,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把环境建设确定为经济建设的突破口,引导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破坏环境就是破坏发展”的意识,并决定四大班子合力抓环境,发动全社会共同治理发展环境,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
为加强领导,该县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纪委、监察局,设立了举报箱,开通了举报电话,专门受理软环境中的投诉问题。并先后制定了《关于优化环境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治理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目标考核办法》、《评议“不受欢迎的单位和个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规范性文件。
在此基础上,深入实施了以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收费“一费制”和考核评优“一票否决制”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工程。
一是项目审批“一站式”。即把企业项目投资主体、个体工商户和广大群众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中需要办理的行政审批、审核、核准、证照发放等业务以及年纳税在3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和外来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纳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管理,实行“一厅式办公”。2004年3月,该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行,24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进驻大厅工作,183项审批事项一次性划转到审批中心。“一站式”审批的运行,降低了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极大地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截至2007年3月底,该县审批中心共受理各类审批事项27838件,办结27349件,发放各类证照29124个。二是服务收费“一费制”。即对年纳税在3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和外来企业核定收费项目和标准。县委、县政府组织物价、财政等部门逐企业、逐项目对收费标准进行核定,并向社会公开,确定企业全年收费总量,由企业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到收费大厅缴纳。三是考核评优“一票否决”制。即对因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而受到处分的人员和工作不力、服务不到位影响经济发展的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在年度干部实绩考核中“一票否决”,班子不得评为实绩突出,主要领导不得评先评优,责任人列为不称职档次。
2005年以来,该县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又重点推行了以局长领办责任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和加强对干部群众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项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