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12月31日文化部公示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丰宁满族剪纸成为承德惟一入围的项目。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由文化部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按照申报条件和相关标准,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的1315个项目进行审议,评审委员会根据其价值进行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提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并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10大类501项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30天。
据悉,我市申报了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只有丰宁满族剪纸成功入围。
丰宁剪纸艺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丰宁剪纸品种异常丰富,简单地说可归纳为日常装饰物、节庆装饰物和写照现实生活的作品三大类。丰宁剪纸题材十分广泛,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劳动生活场景应有尽有,神话故事、戏曲人物也是常见的题材,这些还常常与文字相结合,共同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手法上,丰宁剪纸多采用阴阳刻相结合,以阴衬阳,以阳遮阴,从而使整个画面界线分明,玲珑剔透,栩栩如生,视觉冲击力极强。此外,丰宁剪纸色彩绚烂,单色的剪纸囊括了红、黄、绿、蓝、黑等多种色彩,点色的窗花更是五颜六色,艳丽夺目。
丰宁几乎人人会剪纸,村村有剪纸高手,剪纸艺人遍布城乡。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该县先后涌现出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3名,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家10余名。丰宁还成立了我市第一家满族剪纸艺术馆。
丰宁的剪纸队伍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剪纸作品已开始走向世界。1982年,河北省民间艺术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丰宁剪纸引起艺术界关注,210件珍品为国家民间艺术博物馆收藏,并赴日本长野展出。1984年12月,丰宁剪纸艺人王德、石俊凤(满族)随河北省民间艺术代表团赴美国参加“中国节”艺术表演。1985年4月丰宁剪纸精品参加全国9省、市、县联展;10月,10件作品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全国剪纸展览。丰宁民间剪纸艺人张冬阁、王德、石俊凤、魏文娥等12人的112幅作品已先后在全国和省、市级各类报刊发表。4名剪纸艺人9次参加各级表演和竞赛并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