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坝上草原旅游信息网>>旅游动态 |
|
敞开山门迎远客——围场发展农家游产业纪实 |
责任编辑:坝上草原旅游信息网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23日16:17 |
|
编者按:旅游,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时尚的选择。旅游业的开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还能推进环境治理,营造文明向上氛围,挖掘能供游览的景观特色,不断塑造区域绚丽多姿的美感,吸引游客观光。而以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内容的农家游,自上世纪末在我国兴起以来,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及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显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后劲。
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立足本地实际,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把发展农家游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使农家游产业在围场迅速兴起并发展起来。该县拓展旅游空间之需,解决农民增收之盼的经验做法,值得各县区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学习借鉴。
尽管已是秋季,但走进木兰围场的小山村,仍是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批批来自各地的游客品尝着热情的主人亲手烹制的农家菜,喝着自酿的小黄米酒,坐在农家小院的树阴下听着二人转,赏着满蒙民族歌舞,南腔北调地谈天说地,昔日宁静的小山村到处是一片火热的场景。红红火火的农家游已为木兰围场的旅游业添上了浓重绚丽的一笔。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久负盛名的清代皇家猎苑,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独特,是旅游资源大县。但长期以来,农家风情、田园休闲等农家游内容相对缺乏,旅游业对农民增收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该县审时度势,依托坝上丰富的旅游资源,本着“政府搭台、农户唱戏、大众参与、协调管理”的原则,下大力绿化、净化、美化旅游沿线村庄,推出了“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学农家活、享农家乐”系列旅游套餐项目,以农家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以农家的人情味道感染游客。目前,该县已有104户农家游农户正式接待游客,农家游已经成为该县整合旅游资源,增加消费内容,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搭台,打出农家旅游牌
农家游在围场没有现成的模式,要想真正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有效推动农民增收、财政增效,就必须以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加以培育,并形成一条龙的社会服务体系。为此,该县把农家游确定为富民强县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并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旅游、卫生、土地、环保、地税和工商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村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在县旅游局设立了监督管理工作办公室。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意见》、《关于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考核办法》和《关于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
为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该县组织专门力量,对旅游沿线的乡镇及农户进行了4次全面的踏查摸底,详细掌握了各有关乡镇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旅游资源,指导各乡镇制定发展规划。从农户家庭基础条件、地理位置、从业人员素质、家庭和周边卫生状况及乡镇总体布局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经过认真筛选,最终把棋盘山、哈里哈、御道口、山湾子等乡镇的48户农户确定为发展农家游的典型示范户,确定了48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直帮扶部门,在资金、政策、客源、宣传和促销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各帮扶部门积极帮助村里硬化路面、修渠筑坝、栽植树木,并免费为农家游示范户提供水泥、冰箱、电风扇、消毒柜等物资,使发展农家游的村庄和农户的接待环境、经营服务场地、从业资格、经营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素质均达到了《乡村旅游开业基本条件》的要求,能有资格接待中外游客。
在此基础上,该县把“支部+协会”工作机制引入农家游管理中,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协会组织,统一接待费用、接待标准,规范经营行为,强化中介服务,实施有效监督;保证公平有序竞争,确保游客满意信任,努力实现致富增收和展示形象双赢。高站位的谋划、高标准的管理以及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方式,对引导好、发展好农家游项目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到2005年,该县已发展农家游农户120户,其中正式接待游客的有104户。
农户唱戏,唱响增收致富曲
“农家旅馆、农家饭店虽不像宾馆那样正规,但要想招揽更多的客人,光修修路、栽栽花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按宾馆的管理服务体系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保证赚到钱……”谈起对发展农家游的感悟,棋盘山镇二十九号村的示范户郭继兴说起来还真内行。如今,在该县农家游发展比较集中的村庄,这种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农户心中,他们在农家游协会的统一指导下,主动到农家游发展比较早的北京市密云、延庆和我市的丰宁等县区参观考察,努力学习食品卫生、餐饮服务、接待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在充分体现农家热情好客的基础上以优质的服务、低廉的价格吸引顾客。各农户还按照农家游协会和包扶单位的安排调度接待游客。对团队游客,由导游按照接待程序组织游览和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对散客,各户自己抽出专人做向导,全程搞好服务。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接待水平,确保游客玩得安全、吃得放心。
为吸引更多的游客,各乡村纷纷推出了特色项目。棋盘山镇和哈里哈乡的农家游农户分别以大阁、双榆树等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依托,挖掘出了二人转、大口落子、河北梆子等民间文艺节目;山湾子乡和御道口乡农家游农户分别以天然温泉、天然草原为核心,开发出了洗浴、游泳、垂钓、骑马和漂流等娱乐项目。与此同时,各村还修缮了油坊、豆腐坊、辘轳水井等设施,增设了烀土豆、棒米粥、莜面鱼子等颇具围场特色的农家饭。很多村庄还开设了上果园摘果、下菜园摘菜、去河道摸鱼等自采自食、自娱自乐的农家采摘项目,真正让从小生在农村、久居城市的市民有了重返故里的亲切感,让厌倦城市喧嚣的人们有了回归自然的静谧感。
优质的服务、规范化的管理促进了该县农家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农户靠此走上了致富路。在去往塞罕坝旅游途经之地的哈里哈乡扣花营村,谈起农家旅游带来的效益,示范户薄锡文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他说:“我家紧挨着双榆树景点,过去天天看着外地游客来这观光,从没想过挣旅游的钱,今年在县里和乡里的帮助下,我建起了农家院,发展起了农家游,自5月末开业以来,已纯收入1万多元,真没想到咱农民在自家门口就做起了旅游生意,当上了老板!”截至目前,该县农家游农户已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万多元,农家游已经成为该县旅游沿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游人称赞,流连忘返说再来
农家游迎合了游客的口味,让他们尽情地玩,尽情地乐,真正体验到农家的淳朴、田园的宁静,受到了游人的普遍欢迎。一位北大教授在离开该县御道口乡的农家小院时,颇有感触地说:“这的植被好、空气好,置身其中,仿佛一下子就回归了大自然,这是令我们每一个在钢筋混凝土包围下的城里人最高兴的事。”在棋盘山镇张镇清家菜园里摘过黄瓜的北京自驾车游客张女士说:“在都市生活久了,都想到乡村去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释放一下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在这一点上,围场的小山村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我和我的朋友都相中了这里。”
在这些发展农家游的小山村,游客除了能够品尝到农家特色饭菜以外,还可以到果园中采摘李子、“黄太平”、落花红等水果,到瓜园中亲手摘下滚圆的西瓜、可口的香瓜,到菜园中根据所需选择西红柿、茄子、黄瓜等蔬菜。更能够赶上一群鸭子到溪边戏水,或撵着一群小鸡到草地上捉蚂蚱。该县四道沟庙宫村农户李艳军在旅游沿线路边建起了农家院,把自家的果园建成了生态采摘园,平时每公斤1块钱的小苹果一下子就涨到了2块多钱。一位来自深圳的私企老板在此游玩过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体验农家生活,让来自都市的游客亲近自然,充分享受乡村野趣,又可以多了解农民的疾苦,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这可是个一举双赢的好产业啊!”
“省里客人一行10人第一次在我家吃饭,就被我们的特色饭菜吸引住了,后来他们又来这开会,一下子就来了80多人。走后,经他们介绍,又有70多人来到我们农家院就餐。眼下,我这院里是回头客不断啊!”棋盘山镇宋恩的一席话道出了很多农家游示范户的发展现状。哈里哈乡扣花营村的薄锡文就是其中的成功范例,他的农家小院先后接待过多位部级领导和省、市一些重要领导。客人们深深地被这里的特色服务所吸引,一位省里客人在他家就餐时一高兴破例饮了6两多酒,很多客人在餐后都特意邀请薄锡文合影留念。
如今,围场旅游沿线的小山村里,游客络绎不绝,赞叹声此起彼伏,他们之中有的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来到这里,游客喜欢这里、传颂这里,围场的农家游正在成长为围场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
|
文章出处:坝上草原旅游信息网 |
文章作者:坝上草原旅游信息网 |
更多旅游资讯(一) 更多旅游资讯(二) 更多旅游资讯(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