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蛋白质,
A,蛋白质是身体组织的主要成份,是构筑新组织和修复旧组织所必须的要素。就营养价值而言,动物蛋白比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要高,在野外一定要注意对蛋白质的摄取;B,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每一种氨基酸都有它特有的功能,所以选择食物时不要认准一种主食,混合的主食能让你摄取到更多种类的氨基酸,所以很多时候有些营养价值并不高的食物一经混合便能得到很高的营养价值,在野外我常把大豆粉、小米粉、玉米粉和芝麻糊混合开水做成我自创的野外食品;C,能在野外吃到鸡蛋是很幸运的事,但如果到一连几天鲜见人烟的地方显然不可能背几打鸡蛋(背包已经够重了,独自旅行最大的苦就是负重太大,因为帐篷等集体装备无法让别人分担),所以得另想办法,我经常带一些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食物比如猪肝(超市很容易买到卤制的保鲜包装的猪肝)、鸡精、和鱼罐头等;D,在能吃到好东西的地方一定捡有营养的东西吃,别太挑味道;E,我经常带一些口服氨基酸胶囊,在无法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或肠胃出了问题而无法正常消化吸收时我便服用这药物,通常口服氨基酸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实在是在条件艰苦的野外补充蛋白质的佳品。
4,维生素,
A,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如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如维生素B族、C ),每一种维生素都有它的特殊作用。B,动物的肝脏和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而绿色和红色的蔬菜中则含有维生素A、E、K,B族可通过蔬菜和药物摄取,C则在水果和蔬菜中常见。野外的特性决定了要全面地摄取维生素是困难的,所以我常带一瓶“善存”片来弥补维生素的摄取不足。
5,微量元素,铁、锌、钙等对人体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可从动物肝脏中摄取和服用上面提到的“善存”片(除维生素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总之在野外饮食一定要精,以下是我的一些野外饮食经验:
1,早上一定多饮水,因为夜晚人的水份丧失很厉害,同时吃些含糖丰富的淀粉食品如馒头,没有条件就吃糖和巧克力,再吃些消化起来很慢的东西,如很干的面饼、干肉,这些东西会使你行军一天也不会饿;
2,中午的饮食分两种情况,一是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允许时可以做些煮肉块(和着菜和调味品),记住喝汤,那里面是精华,没肉菜就烧开水冲大豆粉、小米粉、玉米粉和芝麻粉的混合食物,二是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条件,比如登山途中,登山是没有午餐这一说的,只要危险地段没过你就得一直走,无论是几点钟,而且很多地方根本无法长时间停留,所以一般国际上都把早晚餐之间的一餐叫行动餐。这一餐讲究的是效率,登山时行动食不要选太不好消化的食物,要知道上午行军半天本来就有些疲乏,吃不好消化的会加重胃的负担,增加往胃部的供血,以至脑部供血就相应减少(我们经常午餐后有些疲倦就是这个原因),登山吃的行动食都是早上甚至头天晚上就做好的,一般是碳水化合物、压缩干粮、咸菜和茶;
3,晚上可以弄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弄什么可根据自己带的食物来定,我喜欢用辣椒、盐拌猪肝(美味啊)、用一袋鸡精烧一饭盒鸡汤再加两个饭团。饭后服用善存,有时加几粒氨基酸胶囊。睡前吃点甜食。
4,多准备小块的巧克力,这是绝佳的热量来源,还有土豆,这是一种到处都有的食物,我在西藏时就天天吃它在老乡那儿买的。生火作饭时就把它丢进火的下面,用燃烧过的柴把它埋起来,当熟的时候香味上飘,让人流口水。
5,森林里有很多的蕨类植物和野生菌,这些都是美味(只是采菌时注意,色彩鲜艳的可能有毒),记得一次烧了菌汤,加上火腿肠一起烧,然后将就菌汤泡方便面再加上胡椒,那个鲜啊。
6,罐头是很好的野外食品(我喜欢鱼罐头),我通常买小包装的,在中午时吃一点,用塑料袋密封好在晚上便彻底解决,吃完后将就残油倒进水烧汤。
7,带点奶粉好有牛奶喝。
8,准备野外食品时一定要有针对性,选择每一个食品都要有理由,这种食品是富含蛋白质还是大量含微量元素是方便携带还是方便作熟。要知道背包的容积实在太珍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