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点名称 | 法源寺 | 法源寺 |  
            | 行车路线 | 乘61路车到牛街南口站下车,沿南横西街至教子胡同再向东 |  
            | 所在区县 | 宣武区 |  
            | 景点位置 | 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前街七号 |  
            | 联系电话 | 635233966 |  
            | 开放时间 | 暂无信息 |  
            | 票价(元) | 2元 |  
            | 更新时间 | 2009-04-26 |  
            | 景点描述 | 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唐代的第二位国君、唐太宗李世民,曾亲统大军东征高丽。为悼念此次征战中阵亡的将士,遂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下诏,在幽州城东南隅兴修一座寺庙,历经五十一年,于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建成,并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曾更名为“顺天寺”。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悯忠寺被火烧毁,后又重新修建。五代时,曾一度被改为“尼庵”。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又对此寺进行修葺,并改名为“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改建,称“法源寺”。 
 大雄宝殿,殿前矗立着明、清时代的石碑六座,其中清雍正十二年刻的《法源寺碑》,是法源寺的一篇庙史。殿内梁上,悬挂着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法海真源”匾额。殿中供奉着明代塑造的释加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像。大殿两旁,排列着清代木雕十八罗汉像。
 
 悯忠台最初叫观音阁,也叫悯忠阁,建于唐中和年间(公元881-884年)。原阁七间三层,后在地震中毁掉了。现在的悯忠台,是在悯忠阁的基础上重建的。里面陈列着法源寺历代所藏碑刻和经幢。
 
 毗卢殿内供奉着一尊明代铸造的铜五方佛。五方佛像高五米多,分上中下三层。下层为千叶莲瓣座,每一个莲瓣上有一尊佛像;中为四方佛,分别有向东南西北四方;上层为毗卢佛。殿前还有一个巨大的石钵,又叫玉海,制于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
 
 观音殿内的横梁上,悬挂着清朝康熙皇帝为当年法源寺住持授玺和尚写的“存诚”匾额。
 
 藏经楼,亦名紫檀千佛殿是法源寺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大殿,上下两层。楼前有一株树龄数百年的银杏树和两棵乾隆年间种植的西府海棠。楼内陈列着紫光檀千佛和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
 |  |  |